孩子多动症宝典
2013-02-27 15:49:46 来源:新母婴网 评论: 点击:
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国外报道在 5%-10% 之间,国内调查在 10% 以上,男孩多于女孩,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,大约在 60% 以上。
致病因素:
1、宝宝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的并发症,常大量吸烟或有酗酒史。
2、遗传因素。
3、营养问题。维生素缺乏、食物过敏或添加人工色素、食品调味剂等,均可引发多动症。
4、严重的铅中毒,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,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,至今尚无结论。
5、社会家庭、心理因素的影响,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(单亲家庭、父母酗酒、吸毒、有精神病等)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,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。
不同时期的多动症表现:
婴儿期:约30%的多动症儿童出生后就多动,不安宁,易激惹,过分哭闹、叫喊,母子关系不协调。
幼儿期:约有50%-60%多动症儿童在2-3岁时就显得与其他小孩不一样,特别不听话,难管教,睡眠不安,常有遗尿,大多饮食差,培养排便、睡眠习惯均困难。
学龄前期:症状渐明显,干事注意力不集中,注意时间短暂,活动过多,不能静坐,爱发脾气,不服管理,缺乏自控能力,参加集体活动困难,情绪不稳,破坏东西,玩具满地撒,不爱惜,不整理,对动物残忍,有攻击性、冲动性行为,常和小朋友打闹。
学龄期:多动症的一切症状都显露出来,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,上课不专心听课,容易分散注意力,学习困难,不能完成作业,忍受挫折的耐受性差,对刺激的反应过强,冲动任性,情绪不稳,有攻击行为,与同伴相处困难,是班上的“小丑”。
多动症的临床表现:
1、多数患儿自婴幼儿时期即易兴奋、哭闹多、睡眠差、喂食较困难,并且不易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。
2、患儿智能正常,但精神不集中,听觉辨别能力差、语言表达能力差,表现为上课时话多、小动作多、激动、好与人争吵;行为目的不明确,如拿人东西,有时遇到危险不躲避,集体活动中不合群,在家长面前倔强不听话、冒失、无礼貌,有些宝宝采取回避困难的态度,变得被动、退缩。
3、部分患儿存在知觉活动障碍,如在临摹图画时分不清主体与背景的关系,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,也不能将图形中各部分综合成一个整体。有些患儿会将“6”读成“9”,或把“d”读成“b”,甚至分不清左右。
多动症的治疗:
1、药物治疗:一般选用中枢神经兴奋药物治疗多动症,如利太林、苯丙胺、多动停等。
2、精神治疗: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。家长不应在精神上施加压力,更不能骂或体罚有不良习惯和学习困难的宝宝,而应多给予具体的指导,执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,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,要帮助宝宝克服困难,不断增强信心。要以耐心、关怀和爱护的态度处理宝宝的不良行为及违法举动,要多给予正面的纪律教育,多启发和鼓励宝宝。
3、运动疗法:是治疗多动症的有效措施,即在用药、教育管理及心理训练的同时,让宝宝有计划地参加体育锻炼和手工劳作等活动。比如走平衡木、走迷宫、溜冰、游泳及各种球类活动、剪纸、摆积木等,为他们提供充分的看、听、问、触摸等机会,使他们的大脑获取更多的感觉输入,再整合这些感觉,做出适应性的反应,使大脑功能得到完善,从而以动制“动”。
多动症孩子的居家护理:
1、应和医生配合好,督促宝宝按时报药,并注意观察其反应,及时向医生通报病情,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。另外,家长还需做好思想准备,无论是服用西药还是中药,均需一定的疗程,短则半年,长者可达1年,务必与医生密切配合。
2、宝宝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,如防止感冒和过度疲劳,避免嘈杂的环境,保证充足的睡眠,为宝宝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,使其在家中感觉到愉快和温暖。
3、理解宝宝这是生病了,不能误认为宝宝是“不学好”、“故意捣乱”等,更不能因为宝宝不受欢迎的不良行为而动辄责打训骂,加重宝宝的心理压力。否则会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差,症状也会更加严重。
4、如果宝宝被确诊为多动症,请接受这个现实,不要有负罪感,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寻找病因上,而是应该花时间去学习如何正确引导宝宝,如何让自己更有耐心一点。
多动症的自测:
1、学习、做事不注意细节,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;
2、在学习、做事或玩的时候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(7~10岁注意力集中不足20分钟,10~12岁不足25分钟,12岁以上不足30分钟);
3、别人对他讲话时常常好像没在听或没听见;
4、经常在一件事情还没做完就转去做另一件事,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;
5、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;
6、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持续用脑的事情(例如家庭作业、课堂作业等);
7、经常丢失一些常用的东西(例如玩具、铅笔、书本或其他学习用具);
8、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;
9、经常忘事(如上学校时丢三落四,忘记分配的任务);
10、经常坐不住,在座位上小动作多或扭来扭去;
11、在教室或其他需要坐在位子上的地方经常离开座位(包括在家做作业等);
12、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(青少年可能仅表现为主观上坐不住的感觉);
13、很难安安静静地玩;
14、经常忙忙碌碌,精力充沛;
15、经常话多,说起来没完;
16、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;
17、很难按顺序等待(例如排队、比赛或其他集体活动);
18、经常打断别人或强使别人接受他(例如插入别人的谈话或游戏)。
温馨贴士:专家指出,1~9条属于注意缺陷,如果孩子满足注意缺陷症状中的6条或以上,则属于儿童多动症,注意缺陷型;10~18条属于多动冲动,如果孩子满足多动冲动症状中的6条或以上,则属于儿童多动症,多动冲动型;如果同时满足上面两种情况,则属于儿童多动症,混合型。
多动症的预防措施:
1、避免近亲结婚;选择配偶时要注意对方是否有癫痫病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。
2、剖腹产更易患多动症。为了避免产伤、减少脑损伤的机会,预防多动症应自然顺产。
3、适龄结婚,不宜早婚、早孕、晚孕,避免婴儿先天不足,这是预防多动症的重要方面。
4、创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,要因材施教,切勿盲目望子成龙。这也是有效预防多动症的方法。
5、注意合理营养,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不偏食、不挑食,同样有助于预防多动症。
6、孕妇应注意陶冶性情,保持心情愉快,精神安宁,谨避寒暑,预防疾病,慎用药物,禁用烟酒,避免中毒、外伤及物理因素的影响。
相关热词搜索:孩子多动症
上一篇:宝宝上火防治攻略 下一篇:宝宝头发问题找"病"源